今天我們繼續閱讀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我們常常在想,要是自己一出生就是個天才該有多好,天賦異稟往往會讓人得到更多的關注度與成就感。有一檔節目叫做《最強大腦》,螢幕上,各路神仙人物將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展現出來,驚詫了台下的觀眾。為什麼會有人做到人類的極致?他們的天賦從何而來?難道上帝真的是在創造人的時候偏了心嗎?
 
那些在左的天才
 
說到天才這個詞,你會想到誰?相信霍金先生一定屬於這個範圍之內,當他的學術理論轟動了整個世界的時候,當我們知道他是一個失去行動能力的人的時候,我們會更加由衷的欽佩這位人物的偉大。再來看一看,我們常常提到的那些具有藝術天賦的人們,比如說:梵谷。2018年是梵谷誕辰一百週年,為了這一年,《梵谷:星夜之謎 》從2012年開始籌劃,歷經6年的時間被搬上了螢幕。這一部由65000幅油畫構成的,以梵谷的油畫風格再現的電影,講述了梵谷的一生。
 
我們都曾見識到這位天才的畫作《向日葵》的熱烈,正因為其在繪畫天賦上的非凡成就,讓世人將這位畫家奉為「在左的天才」。更是由於他對於繪畫的狂熱與接近神經質的創作過程,使得人們下意識地覺得,天才與普通人屬於兩個世界,甚至是「瘋子」。儘管有些人會認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後天培養的,但是經歷後天的訓練,我們仍有提高自己能力水平的可能性。但是當人們提到藝術才能的時候,好像都會偏向於「上天賜予」的這一說法。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VCG41N898411052.jpg

 

前不久,北京中央美術館有一個齊白石畫作的展覽,在展廳中,望著齊白石先生的畫作,看著水墨暈染的紙面,再回顧齊白石的一生,這位可以說「少年功夫老始成」的藝術家向我們證明瞭一點:
 
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相關性。
 
齊白石先生畫的蝦、蝴蝶、蟬、魚兒等,都貼近於生活。我們將天才形容成上天成就的人,但是事實上,我們往往忽略掉了他們普通真實的一面。其實霍金在童年時期的學業並不突出,但是卻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而梵谷生前的藝術成就也未被認可,只是執著於自己喜愛的繪畫;而齊白石早年是雕花木工,對於生活中的事物卻觀察詳細……
 
如果將藝術的天賦全部歸結到那些天才的身上,我們後天可以被提升的空間就會被縮短,而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會為此棄自己喜歡卻又不敢嘗試的事情。所以那些在左的天才們只是因為,你將自己與他們隔離開來。能夠發現其中的不同,從而找出相同的地方,並向之學習的人才能夠推動自己的終身成長。而這正是成長型思維的人關注的一點,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啓示,並堅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改變的,也會為之付出實際的行動。
 

 

VCG41N902487516.jpg

 

就比如說繪畫這種能力。隔壁家住著一位阿姨,已經退休,突然一天和我說,想要學習繪畫,她說自己看過一次畫展,展覽上的畫令她記憶深刻。回來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向我打聽,哪裡能夠學習。開始的時候我不太理解,畢竟這個年紀了再去學習是不是晚了,但是還是給她引薦了一下。而三個月後,當阿姨拿著她的畫作讓我觀賞的時候,我深刻地理解到,經歷過系統訓練,天賦也是一種可以通過種種的努力後,能夠得到的力量。
 
 
每個人都能做到出色嗎?
 
人生而不同是正確的嗎?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是什麼造就了這種不同呢?我們提到了天才其實與普通的人是有共同之處的,不如試著將天才們放下神壇,並試圖去尋找他們成功的真正原因。有人也許會提問:「難道找到了原因,我們就能夠做得和他們一樣出色了嗎?這樣看來,是不是只要做和他們相同的事情,我們也會成為第二個他們?」
 
是不是說任何人只要擁有了正確的思維模式就可以變得出色?是不是所有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呢?答案是:很遺憾,不是的。有一些孩子確實不一樣。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孩子最為了不起的特徵便是對於學習有著極度的熱愛。而灌澆這些天賦的,是不斷的、無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對挑戰的探尋。

 

VCG41N914221124.jpg

 

現在反過來看上面的問題,你覺得你找到了改變思維的方式,你就可以達到天才的那一步了嗎?這是個未知的結果,其中包含著時間、環境、機遇等等不同的因素。就像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練習》中解釋:「將傑出的人物和我們區別開來的主要因素是:
 
他們經過年復一年的練習,已經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以創造高度專業化的心裡表徵反過來是的令人難以置信的記憶、規律的識別、問題的解決成為可能。」先天中的天賦與好奇的探索思維,以及後來的刻意練習的積累,拉開了人與人的差距,這就是天才在左,平凡人在右的奧秘。
 
但是泰戈爾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你也將會錯過流星。」我們在認同他人,否定自己的時候,便低估了自己的潛能。有很多值得被開發的潛能,如果被我們輕易地浪費了,就太可惜了。就像是之前「退休阿姨學繪畫」的例子一樣。每個人都能夠開發出你如今不具備,但是不代表你不能做好的潛能。
 
 
每個人都能做到出色,只要你能夠用成長型的思維去探索未知,並寬釋那些無法左右的因素,你就是最好的,不是嗎?
 
 
我要我認為最好的就足夠了
 
有時候,我們很難做出一些決定。就像是丁格說的那樣:「選擇就像是人位於一個岔路口,走哪條路都要靠他自己的決策。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而往往決定選擇哪條路的時候,人所面臨的干擾又會很多。比如說你想要選擇一份新的工作,你會考慮到自己的職業規劃,當然你也會考慮到這份職業的社會價值和認同,甚至是能否給你帶來一個體面的稱謂。
 
有些人一旦被周圍的世界否定了,那麼他們也就陷入了自我懷疑的狀態,這就是固定性思維的人所面臨的困境。清醒地評估自己的水平變得難上加難。

 

VCG41N912672972.jpg

 

書中,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女孩自述到,自己曾經是一個數學高手,但是後來她遇見了一位老師,對於女孩子能把數學學好這件事情始終存有疑惑和偏見。以至於後來,這位女孩子屈從了這個看法。而這些帶有質疑聲音的,夾雜著否定標籤的看法,將會使得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從而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情。
 
而能夠正確地評估這些聲音,才能讓你獲得一顆冷靜而堅韌的心,從而認清自我,創造出更多非凡的成就。你不要相信他們的看法,至少不要全部地相信,找到歸屬感才是重要的。喜歡一件事情,並通過它收穫到前所未有的價值,那就享受這其中的一切,將質疑的標籤扯掉,認識到偏見的本質只是其他人的看法,要能讓自己在能力和自信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對抗這些偏見。
 
 
我要的是我認為最好的自己!
 
 
天賦與天才有時是看不見的
 
我們說一個人很有天賦的時候,是因為看見了他在某一處的閃光點,相較於其他人來說,他可能有著天賦異稟的特徵。比如有些人身體天生就很柔軟;有些人怎麼曬都曬不黑;有些人天生的個子就很高……這些上天創造的條件中,為之後他們的天賦展現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如果個子高的人,參加籃球運動的時候便會自帶優勢;柔軟性好的人可能從事舞蹈的學習,會做出非凡的成績。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常常會聽見有人說:「你長得這麼矮,可能與籃球就無緣了。」這樣一開始對於天賦的劃分,讓很多人將先天的條件變成一條硬性標準,將適合自己的一個個挑揀出來,果斷地拒絕那些看似無緣的事物。
 
我們來舉一個身邊很簡單的例子:女孩子愛美都是天性,如果說你的皮膚很黑,但是你卻很喜歡粉色的衣服,別人都告訴你這個顏色會更加突出你的缺點,你還會嘗試去穿嗎?我們不妨換個思考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雖然你皮膚黑,但是這毫不影響你穿粉色的衣服,你還有其他的優勢,比如說,你的腿很長,如果這件衣服搭配上一件短裙,整體效果會很不錯。
 
所以,這便是你隱藏著的美麗,絲毫不因為你皮膚的顏色而減分。

 

VCG41N923156452.jpg

 

對於天賦這件事情也是一樣的,如果及早地否認自己在某方面的價值,那麼你另外的潛能會隨著你的拒絕而被掩蓋住。書中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拳擊運動員需要接受身體條件的測量,這叫做「水平等級」測試。拳擊手稀罕默德.阿里並不符合這些條件,他並不是天生的拳擊手,他力量不夠,姿勢也不夠標準。
 
事實上,連打拳的套路也完全不對。但是,就是這樣一位選手,在比賽中,卻可以贏得比他優秀得多的對手。一位著名的拳擊經紀人這樣說道:「他是一個矛盾體。他在拳擊場上的動作完全不對……,然而他的大腦卻總是精確地運轉。」
 
天賦與天才有時候是看不見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後天的努力。
 
成長的思維模式會讓我們靈活地應對眼前的難題。再比如大家所熟識的邁克爾.喬丹,他並不是一個天才,而現在,整個體育史都會記住他的名字。如果你現在還在為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猶豫不要去做,還在顧慮一些其他的因素,而為此焦頭爛額,我絕對不會勸你,沒關係,大膽地去嘗試。
 
 
我會說,沒關係,轉換一下思維,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事情,衡量好這個事情帶給你的價值,將這種價值歸納進人生的財富中,並做好被失敗徹底打擊的準備。最後,我會告訴你,大膽地邁出這一步,你值得擁有更好的。
 
 
天賦的喪失有時候只在於這一點
 
如果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各方面也不是很突出,但是有一點,他有著很好的性格。比如他懂得努力的意義;知道禮貌的重要性;能夠做到言出必行;在失敗的時候不會亂發脾氣……那他一定是個很有格局的孩子。有些時候,天賦會掩蓋掉一些缺點,因為他是一個極具天賦的人,所以他就可以只顧著自己而不尊重他人了嗎?

 

VCG41N924558758.jpg

 

正臨畢業季,一次,公司的招聘經理正在面試,我在旁邊正好聽見了兩個人的對話。言語中,瞭解到這名面試者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聊天內容中也透露出她確實很優秀。但是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那便是在提到公司的整體員工架構的時候,總經理告訴她,業績的考核是根據個人能力來定績效的。總經理也提到,雖然有些員工來的時候學歷並不出彩,但是經過努力,也能夠達到很高的水平。
 
那個面試者聽到這裡,立刻反駁到:「我覺得好的學校畢業的人的優勢會更一目瞭然,不是嗎?」你看,她將自己歸結到了本來就很優秀的那一類人中,要是工作之中,她發現她好像並沒有做到足夠的優秀,又會怎樣認為呢?而最後,當她真的入職三個月後,我再次見到她彙報工作的時候,她沒有了應聘時候的風采,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工作中還有很多的東西她根本一竅不通。
 
天賦是與生俱來或者後天培育的,但保持住始終具有天賦的狀態,是一個人內在的秉性決定的。性格決定命運,絕不是簡單的一句話。想要成長,恐怕你還要注意自己的修養。秉性的好壞決定著你能夠走多遠,除此之外,決心、意志以及冠軍思維也會助力你的天賦。你會發現,成長絕不是單向的發展,而是多面地發展,像是延伸的面,最後構成一個立體的人。
 
掌控成功,做永遠的冠軍
 
有人說,人生就像是一個翻越山丘的過程,當你達到最高點的時候,將會面臨下降的危險。

 

VCG41N925985072.jpg

 

我們曾遭遇到很多的瓶頸期,而這一階段如何對抗逐漸衰落的趨勢,變得尤為重要。如何突破自我,贏得向上的空間,是每一個人都在擔憂的問題。妹妹學習鋼琴,已經考過了十級,對於一個國一的女孩子來說,這個成績已經很優秀了。但是妹妹高興了一段時間,便開始悶悶不樂。
 
因為她發現,曾經以為十級是她嚮往的一個高點,沒想到達到了這個點之後,她才發現,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了。而面對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高中的時候,班主任在黑板上畫的圓圈。某一天,班主任在晚自習的時候走上了講台,並在黑板上花了一個圓圈,他說道,這個圓圈代表著你們現在的知識水平。
 
緊接著他又在黑板上畫出了更大的一個圈,將之前的圓圈套在其中,他指著那大圓圈說道,在大圓圈與小圓圈之間的部分是你們有待提升的部分,那麼,當你們達到大圓圈的水平,就要終止學習嗎?在大圓圈之外,還有這整個黑板的平面空間,在空白之外還有著無限延伸的大的空間區域。要是這樣來看,似乎會陷入絕望的境地,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進步,恐怕也得不到最優的結局。
 
現在我們來解決這一問題:如何始終掌控成功?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掌控著自己走向成功以及維持成功的過程。

 

VCG41N927912538.jpg

 

開發潛能並不斷努力,給自己定下一個短期的目標,並為之下定決心,一個目標接著一個目標地去實現,往往要比給自己留下一個無限的無法接觸到的空間更能激發出你的力量。
 
找到為之努力的理由,享受這其中帶給你的成就感與進步,甚至是大跨度的超越,結局便在這個過程中被弱化。
 
其實,人生就掌控在你自己的手中,到達高處,就繼續地走向遠方,因為,這一段段的路途只不是你不斷得到更好的自己的過程。就像最後,妹妹和我說,那就找一首自己喜歡的有更高難度的曲子,克服它。她愛上了挑戰,也掌控住了成功,她永遠都是自己的冠軍。
 
人才至上是天使還是魔鬼的理論?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簡單的俗語包含著更深層的含義,諸葛亮可以被看作對於整個企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人才,而三個臭皮匠的協作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企業運行。
 
很多時候,我們總將一些奇跡歸結於公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力輓狂瀾之,卻不曾想過,處於整個運營模式之中的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包括最底層的員工。作者說,人才至上的思維模式是美國企業管理領域普遍接受的方式。

 

VCG41N929645580.jpg

 

2001年美國的安然公司宣佈破產之時,作者開始思索,是什麼讓一家擁有如此輝煌前景的公司墜落到巨大災難中?
 
我們來看看安然公司的招聘模式,安然公司招聘超級天才,其中大部分的人具有漂亮的學歷,這本身沒什麼不好,畢竟公司想要進行突破,就要引進人才。但是錯就錯在將全部的信念孤注一擲地投入到這些天才的身上。
 
高額的薪水,很好的福利待遇,以及公司的器重,使得這些天才們逐漸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之中。就像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那樣,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為了保持自己的優秀,而放棄嘗試具有新的挑戰性的東西,因為這可能面臨著失敗,以至於無法保全目前的優秀表象。
 
書中這樣說道:「當人們生活在一個以個人天生的才能為標尺的環境里時,一旦整體形象受到威脅,他們會感覺遇見了巨大的困難。」於是,當人才至上的理論被過於地誇大,過分地依賴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公司的整體成長便會陷入僵局之中。而正是這些人才將自己的個人天賦凌駕於眾人之上,而導致了公司最後的分崩。
 
我們可以想一想身邊的例子,身在職場之中的你是否遇見過這樣的現象:你的直屬主管被公司高額聘用,但是在工作之中,你卻發現,他有些獨斷專行,以自己的想法為基準,背離自我想法的事情他都不允許。
 
朋友小優就有這樣一位主管,自從她入職這家公司以來,總會和我抱怨,作為編輯的她,每日都在努力地尋找話題,並想將自己的想法融合進當前公司某項模塊的營運中。但是當她把自己的想法反應給主管之後,都會被否決,開始的時候她以為是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夠,可能這些選題都不合適。

 

VCG41N929665648.jpg

 

但是有一次她發現,自己報上的選題又被駁回,幾天之後,這個選題在其他公司的媒體平台上大火。她發現,這根本不是她的問題,是她的主管本就不想改變這個模塊的營運模式。
 
據瞭解,這個模塊開始從無到有是她的主管一手策劃出來的,而為了保持權利,也為了證明自己的成績,上司拒絕別人的改變。你看,很多時候,人才的確是人才,他們能夠將一個項目從無到有地打造成功,但是,卻沈浸於自己的成績之中,不想接受自己想法之外的新鮮東西。所謂人才至上倒像是天使與魔鬼的合體,人才不能沒有,但是過分地信賴於人才的天賦與能力,則會阻礙了公司新的成長。
 
成長型思維的領導者
 
羅納德.里根曾這樣說到:「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成就自己的完美,而是成就他人的完美。」但人分為兩種類型: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意味著領導者也分為成長型與固定型,這也是一個公司走向更卓越的關鍵。沒能更好地運用人才將會導致公司的損失甚至最後的破產。
 
而與之相反,那些能夠走到平穩上升道路的公司,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擁有一個能夠在任何情況之下帶領公司走向卓越的領導者。可能有些人會反問了:「不是說,過於依賴於人才,是有危險的嗎?」那對於領導者來說,好的領導的作用不還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VCG41N726895493.jpg

 

這裡的好的領導,絕不是指那種一人力輓狂瀾,大局緊握的天才,不是指那些能力超常,魅力出眾,非常自負且自認為天才的人,而是那些謙虛,勇於不斷提問,並有能力面對殘忍現實的人。這也就是說,面對失敗,即使是自己的失敗,他們依然能夠保持信念,相信自己終會成功。
 
這便與中國古代的傳統思想相契合,老子曾雲:「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說,最好的領導者,下面的人是感覺不到他存在的,差一點的領導者,人們親近他,贊美他;再差一點的領導者,人們敬畏他;最差的領導者,人們輕視,侮辱他。
 
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領導者顯然是最好的那一種,他們並不總是想證明自己強於他人,他們不會強調自己在金字塔的頂端,不會驚擾他人之功,更不會刻意貶低他人來顯示自己的強大。這樣的領導會讓你在工作中充滿期待,並會將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公司的發展之中,也會跟隨著這種成長型的思維,放眼未來,長遠發展。所以,再加入公司之前,請加入成長型公司,這對你今後長遠的發展有好處。
 
絕不是一個人的錯
 
有的時候公司走向危險的境地,不單單是人才的自我高度自信所導致的結果,而是整個團體的高度依賴與自信。除了自己將自己認為天才,孤注一擲,不善聽取他人想法之外,團體也會是這種行為的助推手。我們覺得一個人能力很強,那麼在我們的想法中,他似乎能夠搞定所有的事情,我們也相信他有這個能力。
 
而卻忽略了,天才與平凡人的共同之處,他們並不是無堅不摧。

 

VCG41N758532043.jpg

 

有一次我在聽一位我喜歡的歌手的演唱會,在我的印象中,他就是高音之王,沒有他搞不定的高音部分,而當現場出現一些狀況,他沒能將最精彩的部分唱上去之時,我很震驚。他的能力與專業素養很強,這個毋庸置疑,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可以完美地唱好每一個場合。
 
領導也是這樣,能夠將領導推向神壇的還有我們固有的思維,認為誰一定可以怎麼樣的思維模式。當年丘吉爾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還特別設置另一個特殊的部門。其他人可能會因為他強勢的外表和驚人的能力感到敬畏和十分信任,但是這個特殊的部門要時刻報告丘吉爾所有壞消息。只有這樣,丘吉爾才知道自己沒有陷入群體思維帶來的假象之中。
 
而如果並非領導,我們也可以將這種思維貫穿進生活之中,當你身邊有很多人都在贊美你的時候,也要時常自省:我哪裡還需要提升?我真的有人們說的那麼好嗎?我還有那些技能不具備?如此,才能避免陷入進自負的陷阱中。
 
【結語】
 
今天我們將成長型與固定型思維擴展到領導層面,講述了職場之中找准方向,走進成長型公司,收穫成長的重要性。也通過集體思維中的弊端認識到需要時刻地進行自省,才能避免陷入進安逸的漩渦中。
 
那在瞭解了成長型領導的思維之後,我們如何在職場中,借助東風,成就自我呢?如何培養自我思維,讓自己在職業生涯中游刃有餘?
 
讓我們期待下篇的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下班後 的頭像
    下班後

    教是最好的學

    下班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